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防災 劉守仁保證全力以赴支援

記者阮文彬/報導 新上任的空軍教準部指揮官劉守仁將軍,昨天下午拜訪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高揚昇,高揚昇除了感謝空軍弟兄在蘇拉颱風重創秀林地區後,全力協助復原工作,面對天秤颱風二度侵台可能帶來的災害,希望軍方仍秉持「軍民一家」的精神,給予大力的支援。劉守仁表示,「全力以赴」。
 高揚昇指出,總統馬英九一再強調,政府面對天災的基本理念為「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而為使救災工作更為確實,「防災」及「離災」工作是關鍵所在,必須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原則,預先做好各種因應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高揚昇說,無論今年災害是否增多,防災救災工作只要做得好,必定可以降低災害威脅與損失。  劉守仁表示,國軍秉持馬總統「救災不是視同作戰,救災就是作戰;防災重於救災」指示,平日就完成災害防救兵力部署,隨時援救,防止災難發生或阻止災難擴大,保家衛國,帶給人民安全感。

圖:空軍教準部指揮官劉守仁(左)拜訪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高揚昇(右)

國軍支援救災 高揚昇感謝

甫到任的空軍教準部指揮官劉守仁昨天拜會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高揚昇,雙方就天然災害防災救災等交換意見,高執行長說,國軍官兵是人民最能信靠的力量。
  從歷次天災到八月初花蓮蘇拉風災,感謝國軍官兵全力協助救災,幫助花蓮鄉親救災及重建家園。
  指揮官劉守仁承諾空軍教準部全體官兵,成為國家國防的精銳,更將發揮軍民一家的精神,確保鄉親生命財產的安全。

圖:空軍教準部指揮官拜會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高揚昇,雙方就天然災害防災救災等交換意見

總統、陳院長關心災情

    八月二十日秀林鄉和中部落入住台電所供應的中繼屋,在儀式中筆者致詞:「轉達馬總統及行政院陳院長對所有參與救災人員的感謝並向災民表示慰問之意」,災情與災民都需要立即關心與救助,災後“口水噴滿地”所為何來?

說得好


    蘇拉颱風秀林地區災後重建會議八月二十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在和中台電施工處由行政院陳振川政務委員主持,陳政務委員其中兩句話:「我不是政治人物,只知道盡快救災,讓災區盡快回復秩序,盡速安置災民,使災民安心」,說得好,令人激賞,值得按個讚!


                                            蘇拉颱風第四次會議

台東勘災

忙完花蓮,八月二十五、二十六兩天,又再台東勘災。


與水利署第九河局局長陳重隆了解有關花蓮河川疏濬業務
天秤颱風過後勘察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樂樂溪)暴漲情形

天秤颱風過後勘察台東縣達人鄉公所災後復建情形


前往台東達人鄉安朔村村長汪淑惠關心天秤颱風災後復建工作

前往台東縣大武鄉加拿美(富山)部落永久屋



前往台東縣大武鄉加拿美(富山)部落永久屋了解大武鄉災後復建情形


天秤颱風後勘察台東縣大武鄉大武分駐所災損情形


天秤颱風後勘察台東縣太麻里溪災後情形


天秤颱風後勘察台東縣知本溪災後情形


更生-搶修供電台電支援人員進駐綠島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高揚昇 中央各單位已做好防災整備工作

來勢洶洶的天秤颱風來襲,讓花蓮、台東的民眾不敢輕忽,全力展開防颱準備,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高揚昇(23)日從蘇拉颱風造成災情的秀林鄉各村展開勘察行程,沿著蘇花公路易致災路段一直到和平災區,高揚昇表示,中央各單位已做好相關整備措施,也代表陳揆呼籲民眾預先做好防颱準備工作,並配合政府各項管制預防措施。
在天秤颱風來襲前,高揚昇昨日展開勘災行程,特別是蘇拉颱風造成秀林村和仁、和中部落嚴重土石流區域及巷道排水溝及公路二旁排水情形,都一一加以查勘、關心。隨後高執行長前往秀林鄉村辦公室及台電宿舍中繼屋,代表陳院長慰問災民和協助救災朋友們,也特別致電花東防衛司令部陳指揮官,感謝軍方在颱風前後全力協助救災辛勞。
高揚昇表示,花東各中央各單位將全力協助地方政府及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防災整備工作,及時作好應變處置,避免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高執行長代表陳院長慰問和仁和中台電中繼屋災民

高執行長代表陳院長慰問和仁和中台電中繼屋災民入住情形
  

高執行長至秀林鄉村辦公室訪視鄉長許淑銀天秤颱風來襲前防災準備工作

高執行長於天秤颱風來襲前勘察秀林鄉和中部落14鄰箱涵排水情形

高執行長於天秤颱風來襲前勘察秀林鄉和中部落14鄰導水路土提情形 
水土保持局出動行動土石流觀測站

高執行長於天秤颱風來襲前勘和中部落公路二旁排水情形

高執行長於天秤颱風來襲前勘察和中部落土堤堆置情形

高執行長於天秤颱風來襲前勘察公路二旁排水情形,避免造成第二次災害發生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台電宿舍


    以台電宿舍改成秀林鄉和中、和仁部落災後中繼屋八月二十日下午在牧師的祝福237名順利入住。

     這中繼屋只用十七天各項工程及內裝設備順利施作,使災民能順利入住(為近些年災後需中繼屋,速度最快)着實不簡單,其中幾個關鍵;總統關切、台電協助、鄉公所積極、高金委員奔走、災民的合作,加上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和潤泰集團的贊助方能順利完成。
    這些單位及參與人員都值得位他們“按個讚”。





這件豔紅

這件艷紅的背心,最不得我喜歡,穿上它表示颱風來了,人民又將受苦。

離災再生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誠信

張清芳 - 快樂天堂





   一九九二年九月三十日非特殊節令,却是我生命中美好回憶的一天。
    記得當日天候怡人,清風伴和煦,惜詩意秋色却無暇細品,因當日是我在宜蘭服務的最後一天,明天將返故里桃園接任新職,臨別忙碌,但我却必需往大同鄉走一趟;去實踐對一個原住民小孩的諾言。
    承諾,來自在接到職務異動三週前的一個下午,因身體微恙到省立宜蘭醫院就診,領藥空檔與李醫師話家常,此時診療室門口突站立兩位孩子,端看臉龐就知是原住民小孩,年紀約十來歲,女孩較大,陌生的環境使孩子怯怯地站在門口,不知如何表達來意,此景令人心憐,我上前表達關心,小妹妹用小的不行的聲音說:我替爸爸來拿藥,媽媽呢?她說:媽媽上山種菜(這是四季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接着我的問題有夠蠢,問爸爸為何不自己來,她說爸爸不能走路,在李醫師的幫忙,小妹妹很快拿到她需要的藥,離開時小妹妹牽着弟弟向我和李醫師道謝,此時我突向戴小妹妹表示;叔叔有一天會到山上來看妳和妳的父親。
    就這句話,當日上午九時許,在南澳國中陳宏輝主任的陪同,內人和兩位女兒一同,買了些禮物驅車直上四季。
    四季村是個原住民部落,屬宜蘭大同鄉,位於台七甲線往台中梨山武陵方向,距宜蘭市約一個半小時車程,是位於中央山脈宜蘭縣最西端兩個部落之一,人口約八百人,居民均為泰雅族人,經濟來源以種植高冷蔬菜或打零工維生,也許天生麗質或遠離塵囂孕育出四季村民男性體態壯碩挺拔,女性更如空谷中的幽蘭。(七十年代一位舊識,華視歌星藝名紫韻,原住民名.尤莉的家鄉)—重要的是這裡的居民依保有泰雅族人善良、純樸又勤奮的族性。
    到了四季,打探到戴小妹妹住在上部落,一間不起眼的小屋,幸運的除媽媽上工,戴小妹妹與弟弟在家,她見到我顯靦腆望外,引領我們入屋,見到臥病在床的戴先生,四十多歲,原來其罹患的是肌肉自然萎縮性,從一九八四年初患迄今病情一直未見好轉,反惡化雙腿癱瘓已無法站立,將來似乎亦難痊癒,向戴先生表達來意,其再三表達謝意,言談中對未能善盡父親的責任,拖累家人深感自責,在近一個小時的探訪,戴小妹妹始終乖巧的坐在床頭伴着父親,對父親的關懷溢於言表。
    離開時內人致上禮物並從皮包中取出備好的慰問金,陳主任亦傾囊而出,此時戴先生表情充滿了感激,卻不知如何表達,我留下聯絡方式,戴小妹妹送我們離開,我特別要她多照顧父親,好好念書,如遇到困難,希望給我及內人來電。
    離開四季,完成承諾心情卻複雜,下午三時揮別蘭陽,驅車經北宜公路返回桃園,又將迎接一個新的開始。

後記:
一、信守承諾,即便只是一個小孩。
二、戴小妹妹在宜蘭大同國中畢業後,就讀長庚護專,現在應是一位盡責的護理師。
三、李醫師接受我的意見,後來經常利用週末到大同鄉義診,十年未曾間斷。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教堂-神的恩典


    一九七六年除夕,陪同台北來的長官到豐濱鄉港口訪視營隊,途經東海岸,見許多教堂幾乎是部落內最好的建築,長官不解;原住民經濟條件較差何以能建出如此美奐的建堂(其實當時建堂經費皆來自國外教區或國內其他地區教友之捐獻),當時筆者年輕亦感疑惑。
     後來部落經濟雖依未見改善,各教派紛至原住民地區傳頌福音,新教堂也陸續興建,經與教友較多的互動,並細為觀察,終瞭解,建堂因信仰而誕生,當族人在與異文化互動日漸頻繁,生存空間卻反受主流社會的擠壓,靈體受創無以為靠,教會終成為族人精神與生命的依靠,因着信仰族人能正視生命;因着信仰靈體終得撫慰,在神的聖殿,得神恩典,在神的救贖,敢於邁開腳步,迎向陽光。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絕種阿媽魚 復活大漢溪



消失至少40年的圓吻魚,經由本人向農委會爭取經費,基隆海事專校終於成功復育,一九九七年十月九日五萬尾魚苗放流回到原棲息地—桃園縣復興鄉大漢溪,十五年過去,不知它們是否安好,特轉載當年中國時報之報導,亦讓眾好友認識曾消失在台灣的國寶圓吻魚。

癌症會傳染,無知荒謬言論來自天龍國台北


    記得大學時與班上同學經常利用課餘、週末,到學校附近樂生療養院(居住著麻瘋病患)為病患服務,當時只知道這群不幸的人需要幫助,應給予精神支持,至於醫療、衛生,我們相信專業。
    今見癌症會傳染的天龍語,不解之餘,腦海又浮上樂生那群居住韓生氏症者—期盼再相見的眼眸。《心情話語》

088-11-05-更生日報-規畫山地鄉重建工作


088-10-27-中國時報-重建山地鄉 讓原住民看得到未來